第三百二十三章 常规操作_择日走红
趣书网 > 择日走红 > 第三百二十三章 常规操作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百二十三章 常规操作

  陆严河从来没有这样去跟一帮演员捋过剧本,代入角色视角,对台词,讲自己眼中所看到的、发生的。

  以前也参加剧本围读,但是那种场合的气氛更加像开会。

  晚上,陆严河躺在床上,脑海里都在回闪着剧本的片段。

  晚上做梦,梦到自己牵着陈思琦奔跑在夜晚的城市里。

  是一座荒废的城市,夜幕尽头有徐徐掉落的灰烬。

  陆严河半夜梦醒,坐在床上,脑袋一片空白,有一种精神殆尽的疲惫感。

  幸好,早上没有他的戏。

  要不然,他觉得今天自己可能会头疼。

  为什么会突然像是生了一场大病,陆严河真的不知道原因。

  但他知道,这一切都源自于昨天跟大家一起重新捋剧本。他隐隐约约感觉到,自己距离孟白所在的那个世界走得更近了。

  八点,陈思琦忽然给他发消息:你出门了吗?

  陆严河听到手机震动声,睁开眼睛,看了一眼,一愣,随后想起来,今天早上他跟陈思琦约了许小茵见面。

  要跟许小茵沟通一些事情。

  他坐了起来,揉了揉自己的脑袋,说:我忘记了,还在床上,我马上过来。

  陈思琦:你八点了还在床上?你是不是不舒服?

  陆严河说:不是,只是昨天没有睡好,半夜醒了,很久没有再睡着,很困。

  陈思琦:那我自己去跟小茵姐谈好了,你补个回笼觉,你就中午过来跟我们吃午饭吧,其他的事情我说没有关系,徐明月的事情还是你开口比较合适,她是你的学姐。

  陆严河本来想挣扎着过去,陈思琦又发来:别勉强着过来,不是非要你陪我的事情,好好休息。

  陆严河也确实困,于是作罢,重新躺了下去,回了个好字,手机放到一边,重新沉沉睡去。

  “严河今天怎么没有来?”许小茵问。

  陈思琦说:“他昨天晚上没睡好,早上又睡了,我让他别来了,先休息,中午再赶过来跟我们一起吃饭。”

  许小茵点点头,问:“他最近是在拍戏吧?”

  “是的。”陈思琦点头,“他说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,我本来还以为演这部电影比较轻松,没有那么累。”

  许小茵笑了起来,“我看严河演的戏,除了他自己写的《六人行》,全都是一些苦大仇深的角色我估计没有哪部戏真拍得轻松,看他演的戏就知道他演起来不容易。”

  陈思琦将手中的策划交给许小茵,说:“小茵姐,这是我们打算做的一本增刊,麻烦你跟社里面报告一下。”

  许小茵接到手中,点了点头,“好,问题不大,现在《跳起来》的销量很稳定,你们做增刊,社里面会开绿灯的。”

  “这本增刊我们准备先出版再电子上架,也跟叶脉网那边沟通过了。”陈思琦说。

  许小茵一愣,随即眼睛一亮。

  《跳起来》这本杂志,江印出版社这边一直希望它的销量能够再接着提高一些。可是,《跳起来》似乎是到了瓶颈期,最近几期的销量都没有多大的增长,一直维持在八万册左右的销量。事实上,并非《跳起来》的读者没有增加,而是《跳起来》通过网络热度和传播吸引到的那些读者,大部分都还是选择去叶脉网的三天免费期读这本杂志,或者是购买电子版。

  纸书的受众似乎已经到头了。

  江印出版社这段时间一直试图希望能够让《跳起来》在叶脉网的三天免费期取销……当然,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。

  从一开始谈妥的合作框架就是如此。

  取消《跳起来》在叶脉网三天的免费期,会让叶脉网损失每个月固定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用户流量。

  《跳起来》现在是叶脉网最稳定的一个吸引新用户的渠道。

  连陆严河参与的《城市游记》都没有《跳起来》引流效果好。

  分析其原因,是因为《跳起来》的几个连载巩固了固定读者,而每一期都有不同的明星和名人受邀在上面写专栏,或者接受采访,这又会吸引一部分新的读者。

  《城市游记》走的是文艺青年的路子,大众化没有《跳起来》做得好。

  所以,陈思琦才有了做增刊的想法。

  这个想法还是从夏日特刊和冬日特刊的成功中冒出来的。

  夏日特刊和冬日特刊还是正常的出版时间,只是将那一期变成了特刊。

  增刊是在常规出版之外,单独做一个主题策划,是常规出版之外的作品。

  陈思琦想要做增刊,一是因为现在《跳起来》的稿子数量很多,一年十二期的用稿版面无法有效消化,二是因为大家都想要做一些创新性的东西,可《跳起来》创刊不久,他们也不敢在正刊去冒险,所以,就有了想要在增刊去做创新性栏目的想法。

  这个想法也得到了陆严河的支持。

  陆严河一直觉得国内现在网络很发达,但是中短篇却没有广阔的土壤,这其实很可惜。

  尤其是电影,大部分时候长篇都不适合改编为电影,反而是短小精悍的短篇更适合一点。

  一些不太符合《跳起来》调性的,可以通过增刊刊登。

  跟《跳起来》合作的那个版权机构就一直在推一些短篇的改编。

  因为陆严河的关系,《跳起来》这本杂志也很受影视圈的关注,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

  只不过,因为陆严河跟陈思琦都不愿意贱卖,到目前为止,只谈成了李治百那个短篇的改编。

  陈思琦又问:“苗月《暮春》再版的事情,怎么样了?”

  许小茵点头,说:“已经顺利通过选题会了,正在找设计师设计新的封面。”

  “那就好。”陈思琦笑了笑,“以后我们策划的单行本会越来越多。”

  许小茵说:“现在书市不景气,但如果你们《跳起来》系列推出来的作家的书能卖得好,肯定本本开绿灯。”

  “有《跳起来》做推广,怎么也不至于滞销吧。”陈思琦说,“而且,你们也是很专业的编辑,我们去做前端,你们搞定后端,小茵姐,我们一定可以推出一批新作家出来的。”

  陈思琦和陆严河成立了跳起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,慢慢地签了一批经常为《跳起来》供稿的作家,基本上都是新人作家,像刘家镇、明音他们这种已经跟江印出版社签约的知名作家,陈思琦就没有打他们的主意,只是单独签了长期供稿协议,为他们预支稿费。

  苗月是因为特殊情况才签到了他们这里,也是他们这里唯一一个出版了两本书的、不再是新人的作家。

  许小茵一直很满意陆严河和陈思琦在这方面的做法。他们很明确自己的重心是做杂志,而不是做出版经纪,成立公司,签新人作者,也是为了更好地扶持一批新人,帮大家运营和孵化版权。

  像刘家镇这种版权什么都不可能交给《跳起来》的作者,陈思琦也没有因此而降低他的待遇,各方面的排面都给足。

  而像陈思琦他们签下的新人作者,要推单行本的时候,他们也会优先跟江印合作。

  比如苗月的《暮春》再版。

  因为有陆严河的主演,《暮春》再版肯定有很多出版社愿意做。

  陈思琦直接找到了许小茵。

  中午,陆严河双眼惺忪地赶到饭店,跟许小茵说:“小茵姐,抱歉,我状态有点糟糕。”

  许小茵看到陆严河竟然都有黑眼圈了,露出错愕的神情。

  她很少看到陆严河这个样子。

  “你这是在剧组受到了什么样的折磨啊。”她不禁感慨。

  陆严河摇头,苦笑地摆了摆手,“不是剧组的折磨,是我自己的问题。”

  许小茵说:“《十九年犯罪实录》这部电影,儒意那边最后决定找陈子良来演,没有找李治百和颜良,我听到了消息,想着得赶紧跟你说一声。”

  “啊?”陆严河露出诧异之色,“陈子良?他来演?”

  儒意是不是疯了?

  许小茵点头,“本来他们的第一人选是你,不过你拒绝了以后,他们就开始联系别人了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sww.cc。趣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qsww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